基督徒信仰生活問答
問1
有些基督徒或牧者常常「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宣告」,這與禱告截然不同,我很疑惑,請問這種「宣告」是否符合聖經原則?
2020/11/02 康牧師回答:
十誡的第三誡提到不可妄稱上帝的名。(出20:7) 但是, 就是有人不會遵守。在舊約裏面, 也有真假先知之爭. 例如耶利米與哈拿尼雅之爭-誰才是真的先知。(耶利米28:1-17) 在新約雖然耶穌有將醫病趕鬼的權柄賜給相信他的人(可16:17-18), 但是, 我們仍然要小心, 不要妄稱上帝的名.
問3
現今社會充斥著假消息、假基督、假教師會擾亂我們的信仰生活,我們要如何來分辨真假對錯?
2020/11/02 康牧師回答:
基本上不能違背聖經的教導。聖經是基督徒最高的信仰原則。這是我長老教會的信仰傳統之一。因此,要以聖經來分辨有關信仰言論的真偽。
問5
我參加某一個教會的禱告會,教會的牧師說、請大家用「方言」禱告,我沒有說方言的恩賜,當場非常錯愕,我該怎麼辦?用「方言」禱告、是不是一種靈命成長的表徵?
2020/12/15康牧師回答:
1. 說方言是屬靈恩賜的一種(林前12:1-11)。方言是人聽不懂的舌音,超越人語言的限制,直接與上帝的溝通。說方言是藉著聖靈訴說各樣的奧密。因此有造就自己的功效(林前14章2-4節)。
2. 在公眾的場合,用方言禱告,若沒有譯出來,人聽不懂,無法使眾人與禱告者同說阿們(14:16),無法使人得到造就,反而使人造成誤解(14:23)。因此,保羅提醒若沒有人可以譯出方言,在眾人的面前說方言,就沒有意義。(14:6-8)
3. 凡是屬靈的恩賜都可以追求,方言也不例外。但是,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提醒,勉勵他們要追求先知的講道,如此才能造就人。因此說五句人聽得懂的話,勝過說萬句人聽不懂的方言。(林前14章19節)保羅勉勵信徒要追求做先知講道的恩賜,但是也不要禁止說方言。(14:39)
4. 人擁有恩賜,這是來自上帝的恩典。恩賜不是用來證明自己的靈性比別人好。恩賜是用來造就自己、服事人、榮耀上帝。
問6
我們所處的環境、有時天災人禍難料,有很多得救的基督徒因而喪失生命,我們確信上帝的應許,他們將回天家;然而有些孩童、在能分辨左手右手之前、在有能力為自己的言行負責之前、在有能力分辨是非善惡之前就死亡者,請問他們有無回天家?撒下:12:23、大衛說、「孩子死了我何必禁食,我豈能使他返回呢。我必往他那裡去、他卻不能回我這裡來。」,請問大衛死後是不是回天家?大衛的小孩子是否也在天家?
2020/12/16康牧師回答:
天災人禍意外身亡,不分男女老少,這樣令人無法理解而且感到悲傷的事件,似乎從古至今從未斷絕。人會去想,為何災禍會發生在他們身上?這些人死後到哪裏去了?
(1)當有人告訴耶穌西羅亞樓倒塌壓死了18人和比拉多殺死加利利人等天災人禍時,耶穌沒有去探討災難的原因,只告訴眾人要悔改,否則也要滅亡。(路13:1-5)悔改要把握時間和機會,否則死亡來臨時,什麼都來不及了。大衛看到心愛的孩子死了,他知道無法再為孩子做什麼了,因此他不再禁食悲傷。上帝是憐憫的上帝,祂顧念世上卑微的人。舊約記載上帝派先知約拿去尼尼微城宣講悔改否則毀滅的信息,上帝對世人的憐憫,不只超越了以色列人對亞述(首都尼尼微)的仇恨,更包含那城中12萬無法分辦左右手的孩子。(參約拿書4章)許多不幸的發生超過人理智可以了解的範圍,我們只能以信心來接納—凡事有上帝美好的旨意,上帝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
(2)人死後去哪裏了?在基督教的信仰裏,死後人要接受審判,人子要聚集萬民,按照個人的行為決定接受永刑或承受永生(參馬太25:31-46)。這樣的決定是屬於上帝的權柄,不是任何人可以決定的。但是,得救與否有一定的標準。保羅站在宣揚基督救贖的立場上深信,口裏宣認基督是主,心裏相信上帝使他復活,就必得救。(羅10:9-10)保羅強調人的得救是靠信心。
(3)但是,人如何展現信心呢?雅各書告誡我們,信心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2:7)因此,信心要以行為來證明。我們應當常常反省自己,在生活中,我們如何展現對上帝的信心?信心之父亞伯拉罕是我們的典範。他75歲時聽從上帝的呼召,離開故鄉去拓荒(創12:1-3);100歲時,照著上帝的指示,將唯一的兒子以撒獻給上帝(創22)。這些人看違背常理的事,卻充分展現亞伯拉罕的信心。我們在哪些事上,展現我們對上帝應許的信心呢?常常,我們的信心很現實,上帝沒有祝福,我們就離開信仰,我們的信心淺薄,受不了苦,經不起考驗。先知哈巴谷在苦難中充分展現他對上帝的信心與喜樂可以成為我們的典範:雖然無花果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上主歡欣,因為救我的上帝喜樂。(哈3:17-19)
問9
當有人不斷的欺騙、傷害、誹謗、恐嚇、出賣我,那個人自然變成了我的仇敵,成為我喜樂平安的絆腳石,我很想擺脫他的殘暴,甚至希望我的仇敵能夠從這個世界消失。馬太福音5:44耶穌說、「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我根本無法做到耶穌所說的。我所理解、愛不應該是無限的包容、忍耐別人,而是應該與公義平衡。況且我們對父母、配偶和孩子的愛、與對親戚、朋友的愛都不一樣,那麼耶穌所說「愛仇敵」是要向我們表達什麼意思?我們怎麼可能做到呢?
2021/01/11康牧師回答:
問題的重點是愛的問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或許可以做到,但是仍有差別,怎麼有可能愛我的敵人呢?敵對我的人傷我這麼深,我寧願對方遭到報應,我怎能愛我的敵人呢?其次是,公義的問題,難道上帝只講愛,不講公義嗎?
1. 耶穌講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路10:25-36),就是在告訴我們愛的真義,要愛鄰人如同自己,誰要成為那遇到災難需要幫助的人的鄰人呢?若我們只愛愛我們的人,有什麼可誇的呢?外邦人(不信上帝的人)也如此做。(太5:43-48)
2. 面對敵人,保羅認為伸冤在於上帝,要愛你的仇敵,若愛你的敵人就好像把炭火放在他的頭上。不要被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羅12:17-21)
3. 誰是我的敵人?不一定是陌生人,往往是我們親近的人,父母兄弟姊妹朋友,常常因為利益衝突、自私,而反目成仇。由愛變成恨,這樣的恨更大。因此,敵人無法全然以血源關係來區分。因此,如何面對敵人我們的人是人生重要的挑戰。當耶穌被釘十字架時,他為敵對他的人禱告,求上帝赦免他們,因為他們不明白自己所做的。(加23:34)司提反被猶太人用石頭打死時,他也求上帝不要把罪歸在他們身上(徒7:54-60)。
4. 沒有錯,要做到愛你的敵人,是不容易的,很困難的。因此,先知約拿拒絕上帝的呼召去向以色列的宿敵亞述的首都尼尼微傳悔改的信息。(參約拿書)因此,我們需要上帝的幫助,需要聖靈的感動,讓我們能跳脫仇恨的循環,看見得救和平的希望。
5. 上帝不只講愛,上帝也重視公義(出34:6-7)。愛與赦免的功效是使人悔改,人能悔改就是符合上帝的公義。要人悔改不是那麼容易,這是聖靈的工作。因此,耶穌告訴彼得要赦免得罪你的人七十個七次。(太18:21-35)
6. 上帝的公義也表現在審判上面—為罪付出代價。例如,以色列的亡國,這就是上帝的審判與公義。(王下17:1-23)但是,審判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審判的後面是上帝的憐憫與拯救。這是先知書共同特色。審判後面必接著上帝的憐憫。例如、阿摩司9章(1-10審判, 11-15拯救)
問11
我的丈夫是好男人、很體貼我,但是他說、他要保護這個家、任何神祗 (偶像) 都拜,他偶而也會跟著我去教會「拜上帝」,期望事事順利亨通。我是一位基督徒,我與我丈夫是屬信仰不同的夫妻,目前我們的生活都很美好融洽,根據哥林多前書7章12-15節,請問我的丈夫是否因為我們的婚姻而成為聖潔?我們的家、因為我是上帝的兒女、就被分別出來歸給上帝、使得全家蒙福?
2021/01/23康牧師回答:
(1) 首先是聖潔的問題。聖潔是上帝的特質之一,上帝也要求祂的子民要成為聖潔。以色列人出埃及到西奈山與上帝立約,成為上帝的子民時,上帝啟示以色列人要成為神聖的國民(出19:6;利19:1)。
(2) 利未記詳細規定以色列人要如何過聖潔的生活。如果生活沾污不潔淨時,就要藉著各種獻祭,使個人再次得到潔淨。以色列人要進入聖殿或祭司要服事上帝,都要先為自己的罪獻上贖罪祭。因此,聖潔與否,不再於個人的身份,而在於生活的狀態。
(3) 先知以西結指責以色列人,不遵守上帝的律法,在聖殿拜異邦神明。因此,聖殿受褻瀆,以色列人犯罪,失去了上帝的聖潔。(結8-10)結果國家滅亡,聖殿受毀滅,以色列人成為巴比倫的奴隷。
(4) 在新約,人要得到聖潔,不再依靠獻祭,而是信靠耶穌基督的拯救大能,祂的十字架上所流的寶血使信的人罪得赦免(希伯來書9:11-22)。信徒生活合乎上帝的旨意,不犯罪,是保持聖潔的身份,不是得到聖潔的方法。
(5) 婚姻是否成為聖潔?不在於其中一方是基督徒就成為聖潔,而是在於婚姻的生活是否合上帝的旨意。夫妻相處融洽美好,這是以人的角度來看,無法斷定是否聖潔。
(6) 家庭成員之一是基督徒,這是否會使全家蒙福?或是說,一人得救,全家得救。真得嗎?我認為,這些話是在鼓勵基督徒要在家裏面,做光做鹽,生活有好的見證,其他家人心受感動,最後全家歸主,當然全家必因此得福。因此,我們也可以說,不同信仰的婚姻,也能得到上帝的祝福。
(7) 最後,人得救與否全在於個人與上帝的關係,不能靠親情或世襲,以色列最後一位士師,盡忠的撒母耳無法救他的兒子免於上帝的懲罰。因此,家庭宗教教育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小時候,我們沒有帶領他們來敬拜上帝,期待長大後要敬畏上帝,更困難。
(8) 有句話形容世襲的基督世家的情況,值得我們反省。「一代清,二代明,三代霧霧無明,四代你請我無閒,五代神明偶像歸厝間」。
問13
聖經是「真理」、但是「真理」和我們所說的「道理」是否相同?是否有所區別?如果真理與道理是不相同的,那麼我們要如何分辨?
2021/02/27 康牧師回答:
1. 按照字面的意思,真理是真實的道理,是永不改變的道理,這真理比較偏向於基督教所啟示的真理,是絕對的。例如耶穌宣告,他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若不藉著他,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14:6)。
2. 道理,通常指人觀察大自然和生活經驗所得到的知識,這些知識都是片面的,不完全的,就像瞎子在摸象一樣,無法看到上帝的全貌。
3. 真理與道理並不是完全不相關。真理是上帝向世人所啟示的,而道理是人在生活中尋找上帝的努力。按照約翰福音第一章的記載,起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上帝以道來創造世界(約1:1-3)。因此,人是生活在充滿上帝真理的環境裡,生活中藉著觀察(箴言)和經驗的累積(傳道書),努力尋找永恒的真理。上帝啟示的真理可以幫助我們明白生活中所體會的道理。
問15
聖經雖然是寫給當時的人們,但也是為我們而寫,好讓上帝透過祂的話語、對我們說話,在我們需要的時候領受上帝的啟示。然而、許多誠實敬虔的基督徒、對聖經的詮釋不同,尤其因著自身的需求與欲望、自我解釋聖經來符合自己的需求、這樣很容易曲解經文。當我讀到馬可福音8:34及路加福音9:23、「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說到「捨己」、「背起十字架」、按其字面意思是那麼沉重,很容易被嚇到。又讀到馬太福音 10:39、「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馬可福音8:35、「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路加福音 17:33、「凡想要保全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喪掉生命的、必救活生命。」; 約翰福音 12:25、「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這些經文也讓我心情起伏喘不過氣來,請問、耶穌要表達什麼意思? 祂要透過這些經文對我們說什麼?
2021/3/11 康牧師回答:
1. 問題中引述的經文都是與生命有關,要如何得到生命?這不只是耶穌所傳福音的中心,也是眾人所看為重要的問題。
2. 人的本性都喜歡得到,不喜歡失去,所以吃虧賠錢的生意沒有人做。人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去思考每一件事。做了這事,我能得到什麼好處。這樣的原則不無道理,但是,思考生命問題時,就無法得到效果。
3. 耶穌為生命提出一套違背常理的真理:為了自己要得到生命的人,會喪失生命;為了福音而喪失生命的必得到生命。耶穌告訴世人,要真正得到生命,必須要打破自己,願意為別人(福音)奉獻犧牲,才能夠得到永恒的生命。如果,生命中只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看重自我,最後會喪失生命。
4. 想要得到生命的人,必須要捨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耶穌。要如何了解耶穌所說的捨己和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捨己就是願意打破自己,為上帝所改造,在基督裏成為新造的人,把生命的主權交在上帝的手中,基督成為我們生命的主宰。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就是要勇敢面對自己人生的問題、苦難和挑戰。不要逃避,就像耶穌本身順服喝上帝給他的被釘十字架苦杯一樣。
5. 聖經的詮釋不容易。要熟讀整本聖經,融匯貫通,要有聖靈的感動。這是對成為牧者的要求。熱心追求信仰的信徒也是如此。牧者受過訓練可以協助,但是不能代勞。我們必須常常安靜在上帝的面前,打開我們的心門,藉著讀經默想與上帝進行生命的對話。教會是信仰的搖籃,教會會友可以一起讀經,討論信仰,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上帝藉著聖經對我們現代人的啟示。讀經,默想上主的話,是身為基督徒一輩子的工作,也是福份。
問17
使徒信經說、聖徒的相通,罪的赦免;肉體的復活;永遠的活命。約翰福音6章40、44、54節說、「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我們確信、上帝的兒女將來都要經歷身體的復活成屬天的樣式,而且主必再來接我們到祂那裏去。請問是要接我們進入天國嗎? 聖經最後一卷書、啟示錄21章1-3節,約翰寫道、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上帝那裏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新婦妝飾整齊、等候丈夫。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上帝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上帝。請問約翰所說的新天新地是指「天國」嗎?起初上帝創造的大地 (地球) 在末日都要毀滅了嗎?還是大地被潔淨恢復起初的榮耀,而天地相連進入新的領域?
2021/3/22 康牧師回答:
1.信主的人在末日要復活,這是耶穌對相信他的人的應許。末日是指主再臨的日子,是開始新天新地的日子,也是上帝的國降臨人間的日子。
2.使徒約翰在啟示錄的末了記載上帝國在地面上完全實現的異象。約翰看到新天新地的異象,就是新的耶路撒冷由天而降,好像新娘打扮好了,要來迎接她的丈夫。在異象中,約翰看到聖城耶路撒冷的降臨而實現了上帝的國度。耶穌路撒冷是上帝臨在的地方,人手所造地上的耶路撒冷因為人的罪惡被污染,遭受上帝的懲罰而毀滅了。但是,此時由天而降的耶路撒冷是新的,要完全實現上帝與人同住的應許。與人同在的上帝要除去所有的苦難,人不再流淚,不再遭受死亡,沒有悲傷、哭泣或痛苦。一切的苦難將成為過去,一切都要變成新的。
問19
上帝創造了世界,祂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上帝是個良善的上帝,祂掌管一切,既然如此、祂為什麼容許罪、邪惡、痛苦、進入這個世界?上帝為什麼要創造這個世界? 上帝可以不必創造這個被撒但為非作歹的世界?
2021/4/14 康牧師回答:
1. 根據創世記第一章的記載,上帝創造的開始,宇宙是混沌不明,一片黑暗的深淵。上帝的創造面對宇宙中混亂和黑暗的挑戰。
2. 上帝用話語與靈進行創造。上帝創造光和秩序,生命不斷滋長。上帝看這一切是好。光勝過黑暗;有生命的地方,秩序就會代替混亂。但是,混亂和黑暗仍然沒有完全消失,隱藏在世界裏面。
3. 上帝創造世界是為了彰顯祂的榮耀,當我們看到自然界的神奇時,就是看到上帝的榮耀。人信靠上帝就能勝過黑暗和混亂,生活充滿光明與秩序。人若不信靠上帝,就會落入撒旦的引誘,生活陷入黑暗與混亂。
問21
問21、多人同心禱告會比個人禱告更蒙上帝垂聽、回應、成就其所祈求的事嗎?多人同心禱告主要的意義在哪裡?
2021/4/17 康牧師回答:
康牧師回答:
1. 是否蒙上帝垂聽,不是以人數多寡來決定。重要的是禱告的項目和內容是否符合上帝的旨意。
2. 多人同心禱告是上帝所喜悅的,因為這代表我們彼此關懷。
3. 多人禱告的功用是,上帝也可以藉著對多人的啟示,幫助我們如何面對代禱的事項,或是解決的方式,或更明白上帝的心意。
4. 多人禱告也可以增強我們的信心,因為許多人與我們站在一起,我們不是一人獨自面對問題。
問23
彼得前書5: 8、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以弗所書6:12、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然而上帝已賜給祂的兒女全副軍裝抵擋仇敵 (以弗所書6:13-17),那麼上帝的兒女是否有屬靈恩賜的能力、穿戴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斥責魔鬼撒旦、叫魔鬼撒旦遠離我們?
2021/5/1
康牧師回答:
1. 問題引用經文提醒我們,魔鬼的勢力無所不在,隨時等待機會要攻擊屬上帝的子民。所以,我們要有警覺性。
2. 我們要了解這是一場屬靈的爭戰,雖然我們面對的是有肉體的人,但是人是受到背後看不見的力量所操控。因此,保羅在以弗所書提醒我們,我們面對的是一場屬靈的戰爭。這提醒我們,不要把人妖魔化;但是,面對魔鬼的勢力絕不妥協。
3. 要如何面對魔鬼的攻擊,屬基督的人要穿上全副的軍裝,成為基督的精兵。
4. 保羅在以弗所書(6:13-17)有提到全副的軍裝—用真理作腰帶、公義作護心鏡、和平的福音當鞋穿、信德作盾牌、救恩當頭盔、聖靈/上帝的道當寶劍。保羅也清楚地描述,身為基督的精兵要如何才能戰勝魔鬼,就是要穿上這全副的軍裝。
5. 如何有屬靈的能力穿戴這全副的軍裝?多讀聖經和禱告,使我們能明白真理、高舉公義、信靠救恩、傳和平的福音、生活有見證。
問25
我快畢業了、接下來我想應徵好的公司、在職場上發揮所長,就在履歷表上誇大我的經歷才能,在與公司主管的約談中,我也穩健的回答問題,最後我得到了工作,我也很喜歡這個工作,但是我是用一些不誠實的手段達成目標的,請問根據聖經原則、我該怎麼辦?
2021/5/18
康牧師回答:
1. 誠實是信仰很重要的價值。當我們向上帝禱告時,我們是誠心,真誠的禱告。這是阿們的意思。十誡裏也有一誡禁止我們做假見證。因此,無論是對人或對上帝,我們都要誠實以對。
2. 聖經中雅各的故事是很好的說明。他為了得到長子的名份和父親對長子的祝福。欺騙他的父親,他是以掃。雖然,他得到長子的名份和祝福。但是,他的一生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他失去以掃對他信任,必須去投靠母舅拉班,結果被拉班欺騙。他也被他十個兒子欺騙,說他心愛的約瑟已經被野獸吃了。在法老王的面前,雅各回顧他的一生,是即短又辛苦。所以欺騙的雅各一生過的並不快樂。
3. 欺騙的手段得到的成果是短暫的。造成心虛和害怕。也養成不敢面對真實自己的習慣。這對往後職場的生涯會造成巨大的影響。因此,要誠實面對自己和工作的挑戰,不足的地方要求上帝賜力量和信心,勇於學習和突破,相信職場之路會走的更踏實更久遠,更蒙上帝和長官的祝福。
問2
聖經說、你若口裏認耶穌為主、心裏信上帝叫從死裏復活、就必得救。我心裏相信,口裏也承認,我有讀聖經、也有常常去教會主日崇拜,既然得救、就是上帝的兒女,我為什麼還要受洗呢?受洗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印記、不是嗎?
2020/11/03康牧師回答:
基督教的救恩是因著信心(弗2:8), 是因信稱義(得救), 不是靠行為。那為何要受洗呢? 洗禮是一外在看得見的記號, 是在提醒我們已經歸信基督的名下。洗禮也是與上帝立約的記號, 也是救恩的保證。就像男女婚姻一樣, 為何要結婚登記呢? 這是一個宣告與契約, 是對男女情感的保證. 在舊約, 亞伯拉罕因相信上帝, 上帝稱他為義(創15:6), 上帝就與亞伯拉罕立約, 此後亞伯拉罕的子孫就以割禮做為立約的記號(創17)。肉體的割禮提醒以色列人, 他們是與上帝立約的子民, 是上帝對亞伯拉罕應許的繼承者。但是肉體的割禮也是有限的,以色列人雖然出生8天後就受割禮, 但是因為他們沒有遵守約定,因此先知耶利米就指責以色列人的心沒有受割禮(耶9:26)。
雖然,外在的洗禮不是絕對的,但是它一個記號,代表我們勇敢在上帝和眾人面前告白我們的信仰,洗禮也提醒我們與上帝的約定和上帝對我們的應許。
問4
人往往遭受到痛苦、失望甚至絕望的困境,會胡思亂想、開始生氣、動怒、怨天尤人,這是大多數人情緒的反應,以弗所書4:26-27說、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請問我們有時會很怨恨上帝、會對上帝生氣,這是一種罪嗎?
2020/12/05康牧師回答:
人會經歷喜、怒、哀、樂的情緒變化,因此生氣算是人生活的一部份。當上帝看到不公義的事,也會發怒生氣懲罰人;耶穌在聖殿看到猶太人把禱告的殿變成賊窩也會生氣,推倒桌椅。人會生氣,但是,聖經裏面,提醒人要控制怒氣。例如、該隱因為亞伯的獻祭得到上主的悅納,就非常生氣臉色難看(創4:5),無法控制自己的怒氣,最後殺死了亞伯。詩篇提醒我們,不要因為惡人的作為而心懷不平,當止住怒氣,離棄憤怒;不要心懷不平,以致於作惡。(詩篇37:8)保羅提醒我們,生氣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弗4:26)雅各書提到:人要慢慢動怒,人的怒氣無法成就上帝的義。(雅1:19-20)這些不是禁止人生氣,而是提醒人要控制生氣。人可以因為自己無辜的遭遇而怨恨上帝嗎?這是認識與信心的問題。認識上帝對上帝有信心的人,不會因一時受苦,而怨恨上帝。因為相信凡事都有上帝美好的旨意。聖經中的約伯因自己無辜的遭遇而對上帝生氣,他不敢恨上帝,他咒詛自己的生命(伯3)。後來他認識了上帝的作為超越了他的限界,他不再因不平遭遇,而怨恨生氣,他撤回他對上帝的控告。(伯42)以色列人在曠野流浪四十年,遇到艱難困苦時,就向摩西埋怨,也就是在埋怨上帝。埋怨上帝表示對上帝沒有信心。上帝會以艱難的環境試驗、操練人的信心。
問7
若有人在耶穌基督裏、因上帝的恩典、悔改認罪得救、重生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成為新造的人;但是經過一段安逸的時光後、禁不起誘惑、靈命倒退嚕、大大的跌倒又活在罪中,請問他會不會失去上帝恩賜的救恩?上帝會不會從祂的生命冊塗抹他的名?
2020/12/27康牧師回答:
人若繼續活在罪中,不肯回頭,救恩就會離開此人。
(1)先知以西結3章論到守望者的責任,義人若離開他的義去作惡,此人必死,望者若沒有警告他,上帝也要追討守望者的責任。(結3:20)以西結書18章再次提到義人若誰義行而作惡,他要因所犯的罪而死亡(結18:24)。
(2)施洗約翰也警告以色列人,不要自以為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就能免於上主的審判,若不結出果子與悔改的心相稱,最後必被棄絕燒燬。(馬太福音3:8-12)。
(3)「認罪、悔改、重生」,不是在生命中發生一次性的事件,而是不斷發生的過程,因此也可以說是生命的態度與生活的方式。新約聖經記載,有一次耶穌在聖殿裏看到兩個人在禱告,一位是稅吏,他在上主的面前捶胸認罪;另一位是法利賽人,他在上帝面前一一數算自己好行為。耶穌認為這位認罪的稅吏被上帝稱為義人。(路加福音18:14)在上帝的面前,法利賽人看不見自己的罪,生活失去了認罪、悔改、重生的過程。重生是一生的過程,舊的我與耶穌同釘十字架,對罪來說是死的,新我與基督同復活。(參羅馬書6章)
問8
提摩太後書3:16、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我們深信藉由上帝的話語、讓我們能夠更認識上帝、而且能裝備自己行各樣的善事。然而、聖經上有許多經文、已不適用於現今社會,譬如、我們教會的蔡長老曾說、聖經舊約的獻祭禮儀、已不適用於我們了。我們知道、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救恩已經成全了猶太律法與獻祭習俗,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還要研讀那些不適用於現今社會的聖經經文呢? 讀那些不適用於現今社會的聖經經文、對我們有什麼益處或啓示呢?
2021/1/2康牧師的回答:
首先,我們要肯定聖經是基督教信仰唯一的根據,天主教還包括教會傳統(以教宗為主的主張)。聖經包括舊約和新約,早期教會一位信徒馬吉安認為彌賽亞耶穌已經來臨了,舊約的任務已完成,所以不需要舊約。結果被當時的教會判為異端。
其次,要如何了解聖經的啟示。這是一個大問題,不容易回答。
第一、啟示的問題,上帝是在文化的生活中向人類啟示真理。因此,聖經不只啟示上帝的真理,也含有文化的偏見和時代性。不可把文化的偏見和時代性當成真理。例如、猶太人食物的規定、父權主義和奴隷制度…等。
第二、因此聖經在每個時代要不斷地解釋,才能將上帝的真理運用在每個時代。摩西在摩押平原向以色列人解釋上帝的律法(申命記1:5)。以色列人從巴比倫回到耶路撒冷進行重建時,文士以斯拉在逾越節時,召集以色列人不論男女老少,只要有理解力的,都來到耶路撒冷,以斯拉宣讀律法,利未人向以色列人解釋律法(尼8:1-8)。因此,舊約本身的產生就是一個不斷解釋的過程,具有文化性和時代性。新約是在解釋舊約。
第三、近代神學對聖經的解釋類別眾多,都有其價值,但廣為信徒接受的解釋方法是正典解釋法和文學解釋法。正典解釋—以整本聖經做為解釋的環境,不能以偏蓋全。例如、不能認為亞伯拉罕娶了好幾個老婆,就認定基督信徒支持一夫多妻。文學解釋—經文的意義存在字裏行間,要重視經文的分析與閱讀。
第四、二十世紀著名的德國神學家卡爾巴特,鼓勵基督徒要一手拿聖經,一手拿報紙,才能了解上帝的啟示。意思是要道成肉身,重視時代的情境。如果對時代和人性不了解,無法看見上帝藉著聖經對當代的啟示。
第五、任何解釋都是相對的。教會把舊約39卷、新約27卷定為正典,做為教會信仰的標準。其他的解釋,包括教皇的解釋,都是相對的。這是新教(基督教)與天主教不同的地方。
問10
問10、某些教會的弟兄姊妹,他們說、他們的牧者們有時備有「聖膏油」或「橄欖油」為大家抹油禱告,或建議教友在職場為他們使用的桌椅、文具抹油禱告,或為他們所居住的房舍來抹油禱告,甚至與其他基督徒相互抹油禱告。他們說、藉由「抹油禱告」是表明自潔且分別為聖、歸屬給上帝使用的器皿,而且雅各書5:13-16有提到長老們為有病的會友「抹油禱告」得醫治。請問這種抹油禱告是否符合聖經原則? 抹油禱告是否為禱告蒙應允的關鍵? 市面上也有兜售根據出埃及記30:23-25製成的的「聖膏油」,聖經上所說的「抹油禱告」的油是指哪些種類的油呢
2021/01/17康牧師回答:
1.上主吩咐摩西要用香料加橄欖油製成「聖膏油」,這油是專門用來抹會幕裏面的器具,使它們分別為聖。這聖膏油也是用來膏抹祭司的油。除此之外,不可將這油抹在一般人的身上,否則就要從人民中剪除。(出31:22-32)另外,設立君王也要抹油,撒母耳膏立掃羅和大衛為以色列的王(撒上10:1; 16:13)。先知以利亞膏立哈薛為亞蘭王,耶戶做以色列王,也膏抹以利沙為先知(王上19:15-18)。這些是屬於舊約以色列人的傳統。
2.身體抹油(橄欖油或特製的香油)是古代近東的生活習慣,不管是特別的節期或是日常生活都用油抺身體,這也是招待客人的禮數。油也有醫治的效果(賽1:6,結16:9;可6:13)。
3.新約-耶穌具有君王、祭司和先知的身份,他沒有接受任何宗教形式的膏抹,只接受約翰的洗禮,聖靈降臨耶穌的身上,天上有聲音宣告他是上帝的兒子。
4.新約聖經記載耶穌的門徒用油抹病人治好病人(可6:13);雅各書也提到長老要為病人禱告且抹油(雅5:13)。雖然如此,病得醫治的關鍵不是抹油,而是信心的禱告(雅5:15)。
5.在教會歷史中,第六世紀使用聖油(holy oil)之事相當盛行。從第八世紀末開始,西方羅馬教會抹油的對象;不僅是一般病人,也使用在臨終病人身上,稱此為臨終抹油(extreine unction)。以油膏塗抹臨終病人的目的不在「醫治」而在於「贖罪」,為他們靈魂的最後旅途,預備最後的聖禮,讓他們「上路」。這在十六世紀的天特會議(the Council of Trent)上才正式被命名為「臨終抹油聖禮」(the Sacrament of Extreme Unction),成為羅馬天主教會七項重要的聖禮之一,並在會議中宣布此一人造的聖禮是「由馬可所暗示以及主的兄弟使徒雅各所推薦而頒布的」。 宗教改革之後,新教基督教廢除抹油的聖禮。(參<抹油醫病與禱告>,廖上信,新使者雜誌第65期。)
問12
神的榮耀與聖潔、是整本聖經的主題之一。詩篇 72:19說、祂榮耀的名、也當稱頌、直到永遠,願祂的榮耀、充滿全地。羅馬書3:23說、世人都犯了罪、虧欠了上帝的榮耀。羅馬書16:27說、願榮耀因耶穌基督歸於獨一全智的神上帝、直到永遠。腓立比1:11說、並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子、叫榮耀稱讚歸於上帝。請問何謂「榮耀」?為何上帝對「榮耀上帝」是那麼重視?
2021/01/30康牧師回答:
(1) 「榮耀」原文cavod有敬重的意思,十誡中的第五誡提到要孝敬父母,也是同一個字根。若以親子的關係來了解,孩子要孝敬父母,要使父母有榮光。因為父母是生育孩子的人,沒有父母那有孩子。所以,孩子一定要孝敬父母,自己有什麼成就也要歸功於父母。
(2) 長老教會信仰傳統的第一項是上帝的主權,強調上帝是創造生命的主,也是主宰歷史的主。相對應的信仰精神第一項是,一切榮耀歸於上帝。意思是,人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來自上帝的恩典,因此,人有什麼成就要高舉上帝之名,歸榮耀給上帝,不可高舉自己,榮耀自己。因此,一切榮耀歸於上帝是名至實歸當然之事,不是上帝喜樂世人吹捧。
(3) 在出埃及的故事中,老法王不承認上帝的主權,不讓上帝的長子以色列離開,上帝打敗法老,帶領以色列出埃及,這一切都是為了顯出上帝的榮耀(出14:17-18)。當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展示自己國度的偉大高舉自己的名時,上帝使他離開人間,如野獸般生活在野地。當他將榮耀歸給上帝時,上帝才又恢復他的王位。(但以理書4章)
(4) 保羅說,因為世人犯了罪,世人虧欠上帝的榮耀。(羅3:23)這是世人拒絕承認上帝的主權,虧負上帝創造人的目的。不過聖潔的生活,而在罪惡中生活。
問14
我們家學佛多年,但是在姊姊的福音宣講之下,也深深被上帝的靈所吸引,並接受悔改與信心的恩賜,相信耶穌基督為我的救主,使我成為上帝的兒女,接受聖靈為印記。但是我非常憂心出家的兒子,以及已經去世的祖先們,根據哥林多前書7章12-15節的聖經原則,因為我是上帝的兒女、被分別出來歸給上帝、我們全家、包括未信主的家人、會不會因為我的努力也得到上帝的祝福?會不會因為我得救而使我們全家得救? 對於已經去世的祖先們,因為他們都沒有聽過福音,上帝是公義、慈愛、良善、憐憫的上帝,祂會不會因為我是祂的兒女、而使去世的祖先們也得救?我是不是要為已經去世的祖先們禱告、讓他們也得救呢?
2021/2/27 康牧師回答:
1. 上帝揀選我們成為基督徒,不只是使我們得救,成為上帝的兒女,另外也是為別人帶來祝福。(創12:1-3)
2. 得救與否是個人與上帝的關係,別人不能代勞,決定權在於當事者自己,別人無法替他/她決定。
3. 我們關心我們的親人,這是人之常情。我們能做的是,善盡我們的本份,在家族中成為光和鹽,不只讓他們蒙福,更能引導他們認識基督,承認自己的罪,接受基督成為生命的救主。只有個人與上帝建立和好的關係,生命才能得救。
4. 聖經沒有為死人禱告的記載。因此,基督教舉辦告別禮拜,是為活人舉辦的,不是為死人舉辦的。告別式是要使還活著的人從故人一生得到學習,不是為送死者安抵天家。
問16
傳道書七章2節、「死是眾人的結局」,希伯來書九章27節、「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聖經教導我們、耶和華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我們本是塵土,死後仍要歸於塵土。誠如傳道書十二章7節所載、「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神」。身為上帝的兒女,當我們走完人生日子的一霎那,會馬上離開身體與主同住。確據記載在哥林多後書5章6-8節、「所以我們時常坦然無懼、並且曉得我們住在身內、便與主相離。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我們坦然無懼、是更願意離開身體與主同住」。另一項確據記載在腓立比書1章23-24節、「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然而我在肉身活著、為你們更是要緊的」。然而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4節說、「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那已經在耶穌裏睡了的人、神也必將他與耶穌一同帶來」。那麼「睡了的人」一詞、怎麼解釋呢?
2021/3/13 康牧師回答:
1. 「睡了的人」是指信基督,肉體已經死了的人。因為死了要再復活,所以稱為睡了的人,還要再醒過來。就像耶穌稱已經死了四天的拉撒路是睡著了,他要去叫醒他。(約11.11)
2. 傳道書提到眾人皆有一死。這是眾人的結局。所以,去喪家勝過去宴樂的家(傳7.2)。因為,這是對世人的提醒,我們的時間有限,有一天,我們肉體會死,所以,要把握有限的生命,善用時間。
3. 保羅提醒哥林多教會,若死人沒有復活,基督沒有復活,我們的信仰就是幻想(林前15.12-16)。因為基督死而復活,因此信基督的人也必從死裏復活。
4. 復活後與基督同在,能脫離世人的苦難。這是保羅所羨慕的。但是,因為傳福音的使命,他必須要面對他在世上的責任。相同地,我們也是一樣,我們要善用我們有限的生命,為主做工,不只榮耀上帝的名,更在短暫的生命中,體會走出死蔭幽谷,迎向光明,死而復活的生命。
問18
詩篇103篇19節說、耶和華在天上立定寶座,祂的權柄統管萬有。既然上帝是至高主宰、祂的權柄統管整個宇宙,祂的旨意必定成就,那麼祂為什麼還要我們不住的禱告? 既然上帝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而且總是按自己的心意行事,那麼我們有沒有禱告會有所差別嗎? 難道禱告只是預備我們接受祂的旨意、只是使我們免於壓力和憂慮的途徑、而把所有結果都交給上帝來掌管嗎?
2021/3/28 康牧師回答:
1. 上帝無所不知, 我們為何還要禱告?
禱告是上帝賜給人的禮物和恩典。因為上帝垂聽人的禱告。人若沒有禱告,呼求上主,上主雖然知道,不一定為採取行動。夏甲若沒有發出哀聲,上帝不會採取行動。(創16:11)
禱告不只是說給上帝聽,也是說給自己聽。不斷禱告,會讓自己更明白自己的困境,得到上帝聖靈的啟示,知道要如何去面對。禱告可以使人積壓內心的心事和壓力得到舒發,全然交託更能使人得到平安。
2. 上帝即然總是按著祂的旨意行事,我們為何還要禱告?
聖經曾記戴,因人的禱告,上帝改變心意。最出名的是,摩西在西奈山上,為以色列人禱告。原本上帝要因為造金牛事件,完全消滅以色列人,摩西為以色列人禱告,上帝改變祂的計畫(出32:1-14)。
3.禱告是人與上帝之間的對話。上帝允許人與祂講話,許多事情,許多計畫,藉著禱告尋求上帝的旨意,明白上帝的旨意。上帝的旨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人的現況,上帝隨時調整祂的旨意。禱告不只使我們認識上帝,也認識自己。
問20
我們都希望上帝能立即回應我們禱告的某些祈求,但是大部分時候、即使我們非常迫切的禱告、上帝也讓我們經歷一段艱辛的過程,看似沒有回應我們的禱告,我們該怎麼辦?路加福音11:5-10、耶穌說到、迫切的直求、就必起來照他所需用的給他;路加福音18:1-7、耶穌是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這兩段經文都是鼓勵我們要為同一事件不住的禱告,那麼我們不住的為同一事件反復禱告可以嗎?上帝有時沒有按照我們所祈求的給予成就,那麼我們怎麼知道上帝已經有所回應?我們如何確定已經得到上帝的回應?
2021/4/14 康牧師回答:
1. 耶穌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你們求得不到,是因為你們妄求。耶穌期待我們藉著禱告,向上帝祈求。
2. 可以為同一樣事情禱告。耶穌也告訴我們,禱告不可灰心。有些事情的成就需要時間,我們要待心等候,不斷地禱告。
3. 當我們為一件事不斷地禱告時,上帝會漸漸讓我們知道,我們是不是妄求,或是要我們堅持下去,相信上帝必會應允我們的禱告。
4. 禱告也讓我們思考,我們要為禱告的事情做些什麼,而不只期待上帝伸出援手。
5. 禱告時,要安靜聽上帝的聲音,也要藉著聖經的閱讀,傾聽上帝對我們的回應。
問22
路加福音24章述說耶穌從死裏復活以及耶穌的顯現,耶穌復活後、向門徒顯現,沒有立刻被門徒認出來,尤其在以馬忤斯路上、耶穌還一路上加入門徒的談話、聽他們分享、卻沒有被他們認出來,直等到他們「眼睛明亮了」、才認出祂來,為什麼? 為何門徒會突然「眼睛明亮了」? 在我們的人生生活中、這些經文要對我們說些什麼?
2021/4/24
康牧師回答:
1. 經文沒有直接告訴我們,為什麼這兩位走在以馬忤斯的路上的門徒認不出耶穌來?我們想要知道原因。這是很好的讀經方式。
2. 當時耶穌復活只有耶穌門徒中少數人知道。這兩位門徒不知道耶穌已經復活了。因此,從他們與耶穌的對話中,雖然他們聽說耶穌已經復活,但是他們半信半疑。或許他們仍然生活在恐懼害怕死亡的陰影下,一心只想趕快逃離耶路撒冷。因此,他們無法察覺與他們講話的陌生人是耶穌。
3. 直到耶穌從律法和先知的傳統中,向他們解說有關於基督的記載,而且與耶穌同桌用餐時,他們的眼睛頓時明亮,看見耶穌復活了。
4. 這樣的故事帶給我們什麼啟示?(1)當我們被恐懼與悲傷的氣氛所圍繞時,我們會失去對週遭環境的感受能力。看不到希望。(2)當我們與主耶穌親近,讀經禱告時,我們就會看見,復活的基督與我們同在。
問24
有些年輕人對於身體的紋身或穿孔非常嚮往,總覺得多了一個圖騰就多了一分美麗或帥氣。原住民對於身體的紋身或穿孔也有其文化背景。雖然利未記19:28說、「不可為死人用刀劃身、也不可在身上刺花紋,我是耶和華。」,然而今日的基督徒不再受舊約律法的約制,新約裡也沒有確切說到、信徒應不應該有紋身或穿孔,那麼遵循聖經原則,身體的紋身或穿孔可以嗎?
2021/5/18
康牧師回答:
1. 利未記的確提到,不可在身上刻字,也就是現代人的紋身。
2. 為何舊約時代禁止紋身?因為紋身是異教的教宗行為,要參加宗教儀式前要先彩繪身體。因此,紋身也成為異教的記號。
3. 紋身也是屬於異教的記號。
4. 身體是上帝奇妙的創造,除非醫學上的必要,否則要保持身體的受造的完整。
5. 現代人為何要紋身?動機很重要?為了美觀,為了展現個人的特色?為了紀念?不管動機如何,要防止變成偶像的崇拜,代替了上帝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