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作家相片Nana Lin

論有用與無用(四)

人類生活隨著科技的進步享受現代化的生活,但也造成嚴重環境汙染的問題。如果人類只顧自己的享受,不顧環境的保護,最後受害的還是自己。

上帝創造宇宙世界與人類,要我們藉著"彼此相愛"保持"和諧與秩序"。人類不只要學習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相愛,與自己的和好相處,更需要學習與大自然的和諧共存,但最重要的還是要與造物主保持 “和諧與秩序”,因為這是 “和諧與秩序”的源頭。

在科技發達的時代,人類不能只顧自己的 “享受”,也要對保護環境盡一份責任。近年來人們對環保意識的提高,教育大眾不要隨意製造垃圾。據報導:全台人口負成長,垃圾量卻不減反增。環保署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台灣一般廢棄物產生量再創新高,全台合計986.9萬噸,平均每人每年約產生22.2公斤廚餘與417公斤的垃圾。其中,六都產生全國超過七成的廢棄物。

基於信仰,基督徒有參於環保的責任,維護上帝所創造的環境的清潔。有時候我們小小的生活習慣就能參於環境的保護。我很欽佩林森公園讚美操永桐長老與春燕老師夫婦,每次聚餐時都帶著自備的餐具不用免洗筷,以減少製造垃圾。這小小的習慣卻帶來很大的意義。的確,環保責任要從小小的習慣做起。

科技發達環保意識高漲的今天,資源 “回收與再利用”,將物資充分運用的良性循環。例如,口渴時,總會想買個瓶裝飲料,根據調查,台灣人每年丟棄45億支寶特瓶,即使回收率高達95%,仍有2億支以上寶特瓶無法被處理。面對寶特瓶問題,減量與回收利用同樣重要!

廢物的 “回收與再利用”的觀念已經逐漸地被接納,但追求時尚的慾望與心態製造了更多的垃圾。講求時尚又便宜的衣物,丟棄成垃圾的機會更多。因此,回歸簡樸與減少慾望也是參與環保的策略。

當人類始祖犯罪,生命成了一堆沒用的廢物,上帝並不使用祂的權柄 “再造”另一個新的亞當.夏娃,而是藉著犧牲聖子耶穌的生命將我們 “恢復”生命的原來生命的樣式,因為上帝的創造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完美並視為有價值的寶貝。

保羅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五17) 又說:「因為知道我們的舊人和祂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因為已死的人是脫離了罪。」(羅馬六6~7)。上帝使我們有新的思想、新的生命、使我們心志煥然一新,讓我們脫離了已往的舊人,且穿上新人,是按著上帝的形象造的。

"老我”是活在自我所製造的廢物,“新我”產生新價值,有用的生命。


20210718 竹圍


1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論有用與無用(三)

世上有兩種人:一種是『使人富有的貧窮人』,另一種是『使人貧窮的富有人』 蘇俄文學家托爾斯泰說:「金錢和時間是人生兩種最沉重的負擔,最不快樂的就是那些擁有這兩種東西太多,而不知怎樣使用它的人。」美國著名學者富蘭克林說:「知足使人富有,貪婪令人貧窮」。...

論有用與無用(二)

美國股王巴菲特在美國大學演講。學生問:你認為什麼樣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成功?他没有談到財富,而是說:“其實,你們到了我這樣個年紀的時候就會發現,衡量自己成功的標準,就是有多少人在真正關心你、愛你。”他還說出了人生的一個秘密:金錢不會讓我們幸福,幸福的關鍵是我們是否活在愛的關係裡...

論有用與無用(一)

許多古代聖賢對“有用與無用”有一套哲理。例如莊子認為太過「有用」則易陷於危險。莊子在山木篇裡說:「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即長得筆直的樹木總是先被砍伐,因為不需要太多的加工就可做為房屋的棟梁;味道甜美的水井總是先被汲取枯竭。莊子並非反對服務他人、奉獻社會,而是提醒人們不要刻意...

Comments


bottom of page